针对95后学生特点,设计游戏大闯关,将校史院史、热点时事融入游戏挑战。
当天刘先生在封闭环境之后洗上了澡,并找到护士说:这些天我也看到了你们的辛苦和不容易,你们一边维持正常的医疗工作,还要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疏导,我也学过一些心理学知识,如果需要有什么我可以做的,我可以出力哦。从来没有想到疫情会发生在自己的医院,因为经历过,所以她们比其他护士更要淡定,更加能从容应对,她们主动为科室姐妹进行心理疏导,把她们在隔离时的心理疏导方法分享给科室姐妹。
在黄喆护士长和护士们的陪伴疏导下,患者紧锁的双眉渐渐地舒展开来,情绪也渐渐稳定了,答应配合治疗。一位护士裁剪下所需拼接的一块帘摆,然后另一位护士蹲下身体,用订书机将两块浴帘布进行一段一段的耦合,大约过了10分钟,两位护士根据患者需求,将这块浴帘完成了改造。小小的卡片上写着密密麻麻的文字:她们不仅照顾着病人,同时也关爱着我们家属的起居。据悉,有些多发转移的肿瘤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癌痛症状之后。患者或者家属心理的细微变化,25病区15位护士经过这几天历练已经学会自己的判断。
抗疫老兵给同伴做心理疏导作为有着去年两度在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参加抗疫工作经验的刘倩和罗玲,她们在目前隔离期的ICU工作中承担着上班期间危重症患者照护,CRRT患者上下机,协助护士长工作质量督查,下班之余,主动承担照顾科室其他护士的生活起居,比如:环境消杀拿饭、分配住宿,组织科室医生护士锻炼身体、空闲时间开展娱乐项目减轻其他医护焦虑心理等工作。同时,作为学过心理学知识的刘先生一边陪着自己的母亲,一边帮着医护人员关心着这位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变化,通过和她的聊天,缓解着她焦虑的心情,给她带去乐观和满满的正能量。谈到承载着梦想的明信片即将带着好消息回到自己手中时,他有些兴奋。
陶同学所熟悉的多位老师都是复旦大学毕业的,在这些老师的感染下,他很早就对复旦产生了向往。汤俊骞给未来复旦人的寄语是,自由而无用的灵魂永不消逝,未来的复旦人一定不要忘记初心,失去灵魂,每个人的选择虽然不同,但是不要辜负自己。谈及喜欢的知识,受到初高中老师的引导和前辈启发,汤俊骞对于复旦中文系倾慕已久,他希望通过在中文系的学习,可以对文学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把这份认识传递给更多的人。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姓名:杨晨浩年龄:18岁毕业学校: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报读专业:工科试验班送给未来复旦人的一句话: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2020年元旦的校园开放日,汤俊骞看到时空对话的明信片活动,十分心动,于是便写下心愿投递,并带走了一张邯郸校门的明信片,令汤俊骞意想不到的是,时空的对话实现了,他如愿以偿考取了复旦。作为新复旦人,杨同学非常期待能够进入大学,谈到对大学的憧憬,他希望能够利用好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学习好专业知识,同时通过参加各类选修课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美好未来由美好希望和踏实实践构成。陶同学谦虚地表示自己其实没有什么很特别的地方,只是平时效率很高,一直紧跟学校的节奏,同时注重劳逸结合。杨同学高中时便对自己的未来有所规划,他跳出个人小我,将视野放至全社会,以所学回馈社会,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应用性强的专业技能推动科技进步是他的志向。陶骏伟随后又说了一些自己对于大学生活的担忧:能进入复旦大学的同学肯定都是很优秀的,需要学习的内容也很多,感觉压力很大。
陶骏伟同学说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也解释了自己心中对好的定义与自己是如何努力变好的。毕业于上海市七宝中学,18岁的汤俊骞被复旦大学中文系录取。今年刚好18周岁的杨晨浩,毕业于复旦附中,被复旦大学工科试验班录取。汤俊骞同学坦言高三时,压力也是经常有的,他会选择自我调节,比如听听音乐、去操场散散步或者吃一些甜点减轻压力,放松自己。
现在梦想成真了,我会把这张明信片珍藏起来,作为今后在复旦学习的动力,不辜负师长的培养,也不辜负自己的努力,好好学习,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永远努力奔向更好的自己姓名:陶骏伟年龄:18岁毕业学校: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报读专业:经济管理试验班送给未来复旦人的一句话:希望大家都能够成为自己心中更好的那个人。
毕业于上海市位育中学的吴怡锐同学在2020年的高考中成功跻身复旦大学的百年星空队列建设获得了国家精准医学重点研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上海市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国际人类表型组计划(一期)、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
泰州脑影像队列从流行病学和临床干预的角度设计,收集了上述研究对象的基线流行病学资料、多种类型生物样本及多组学数据,进行了详细的体格、认知功能、步态、嗅觉评估、高解析多模态脑核磁共振成像、颈动脉超声、动脉硬化、骨密度等方面的临床检测并定期随访调查,为脑血管病与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生物标志物、发病机制、干预和治疗措施等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源及系统的研究框架(详见图1)。对我国居民来说,脑血管病与认知障碍已成为影响健康最重要的慢性病之一,特别是认知障碍尚缺乏有效的长期干预措施。该论文详细介绍了团队基于表型组学方法,在复旦大学领衔建设的我国最大自然人群队列之一泰州队列框架下系统设计的子队列——泰州脑影像队列(Taizhou Imaging Study)的建设及进展情况,包括该子队列的建设目标、研究设计、表型采集内容、可支撑的研究方向、已取得的初步研究成果、未来规划等。北京时间8月11日,痴呆研究领域的国际权威学术期刊《阿尔茨海默病与痴呆》(Alzheimers Dementia)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青年研究员陈兴栋团队研究论文《中国人群生活方式、多组学特征与临床前痴呆研究 》( Lifestyle, multi-omics features, and preclinical dementia among Chinese: The Taizhou Imaging Study)。据介绍,泰州脑影像队列建设是多团队、多学科共同合作努力的成果,参建单位包括复旦大学、复旦大学泰州健康科学研究院、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山东大学、泰州市人民医院、泰州市和泰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而无症状脑小血管病是认知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特别是脑白质病变可使认知障碍的发生风险增加16%,且无症状脑小血管病负担越重痴呆发生的风险越高。
利用影像组学数据,研究团队还发现深部脑微出血与脑萎缩相关,特别是丘脑体积的萎缩。这提示,丘脑萎缩及其连接受损可能在深部脑微出血引发认知障碍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图2)。
2013年始,复旦大学联合多家单位在泰州队列人群中选择3个农村社区约1000名全部55-65岁的健康志愿者构建泰州脑影像队列,进行认知衰老和早期脑动脉硬化性疾病研究。慢性病的发病机制复杂,由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和遗传变异等综合作用所致。
图2. 脑微出血引发认知障碍的可能机制陈兴栋表示,泰州脑影像队列为监测自然人群脑动脉硬化与认知衰老进程、评估生活方式、多组学特征改变等与疾病进展的关联、探索血管病变在认知障碍中的机制、开展临床干预实验等提供了资源支撑与研究现场。该研究还得到了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久存、附属华山医院教授董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教授吕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张铁军、青年副研究员索晨,泰州市人民医院副院长田为中等专家学者的指导支持。
陈兴栋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博士蒋艳峰和附属华山医院副教授崔梅为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院长金力与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教授叶为民为共同资深作者。图1. 泰州脑影像队列研究设计框架图陈兴栋研究团队基于泰州脑影像队列构建了农村社区人群高解析脑核磁共振分析、宏基因组采集与分析、认知功能评估、步态与平衡功能评估等技术体系,近年来已开展了农村社区无症状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SVD)患病情况、危险因素,及其与认知障碍、步态异常等疾病表型的关联研究。例如,采用多模态高解析脑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团队发现泰州脑影像队列所覆盖的中老年农村自然人群中,近半数(49.0%)志愿者检出无症状脑小血管病,证实了老龄、高血压和糖尿病是该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以人群为基础的队列研究可为慢性病的干预和治疗措施研发究提供宝贵的资源和基础支撑。
据悉,队列研究(Cohort Study)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慢性病病因研究的首选设计之一,也是表型组学信息和生物样本的重要来源。而脑室扩大、丘脑体积萎缩等可增加认知障碍的发生风险,且深部微出血常合并丘脑白质纤维束完整性受损。
基于前瞻性的研究设计,通过对大规模队列人群的健康状况进行持续追踪调查,利用人群的生物样本和表型组学数据,有望阐明慢性病发病机制,最终实现精准医疗。此外,泰州脑影像队列基于表型组学的系统思维设计,跨尺度、多维度的信息采集可支持全表型关联分析(ph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PheWAS),从而促进精准医学的发展
在本年度暑期社会实践中,复旦研究生通过理论学习、实地走访等形式,回顾四史中的重要事件,对话建党、建国、建立经济特区等历史参与者和见证者,共有52支队伍采取线上或线下方式,走访革命家故居、爱国主义基地、改革开放示范地,了解党的建设和新中国发展历程。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
今年社会实践分为六大专题,共有226支实践队伍,总计参与人数为1107人,参与人数较2019年增长59.3%,教师参与占比15.3%。实践中李心萍共接待了50余名来自各单位的参观者,她说:我有幸在烈士英雄纪念馆向新时代的党员前辈们学习,尤其在七一建党节,各单位组织党员瞻仰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我看到了一面面飘扬的党旗,听见了一句句‘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永不叛党回响。国际文化交流学院2019级硕士生江婧婧在江西省萍乡市水山村采访第一书记决胜全面小康,关注五位一体建设今年暑期共有75支队伍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题,关注家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和发展状况,以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开展基层调研、考察研习和社会服务,即深入城市社区和乡镇一线。来自中国语言文学系的项目组实地探访家乡的红色革命纪念地,如中共二大会址、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遵义会议会址等,并通过微信或其他形式进行直播互动,带领同学云参观,认识了解其中蕴含的革命精神与红色文化,加深对四史的体悟。
图片来源:各实践项目组封面制图:郑佳欣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王玥。为积极构建实践育人长效机制,今年复旦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团工委继续开展以看需求、悟变化、讲担当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广大研究生深入了解学习四史,鼓励研究生聚焦全面建成小康、决胜脱贫攻坚,到基层一线锻炼成长。
中山医院项目组从中山医院院史切入,将四史学习具体化,号召青年医生用行动坚守初心和使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项目组围绕家乡建设、发展和民生改善状况,通过走访调研,具体了解家乡基层民生民情,民生措施的落实状况,宣传相关的利民政策,为政府实行六稳六保相关政策打通道路,为家乡基层构筑美好的小康梦注入青春活力。
连续4年获得复旦大学五星级社团的研究生公益社团烛心社积极响应复旦对口扶贫的号召,举办大型品牌公益活动为中国而读,为支教而行阅读夏令营。国际文化交流学院2019级硕士生李心萍在上饶集中营烈士英雄纪念馆开展志愿讲解肩负伟大复兴梦,脚踏漫漫实践路。
发布评论